國際上管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第一次締約國大會,於本(2005)年5月2日至6日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Punta del Este)舉行,行政院環保署特派代表與工研院環安中心以非政府組織(NGO)的方式參加會議,將全程參與觀察,以瞭解國際上對POPs的管制方向,作為國內執行工作之參考。
各國討論POPs的防制工作已成為21世紀最熱門的環境議題之一,聯合國主導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於去年(2004)5月17日生效,目前已有加拿大、德國、日本、法國與歐盟等98個締約國參與。本次大會的主要討論內容包括:持續進行DDT使用在病蟲害控制上的評估,建立POPs監測作業,以及成立POPs評估委員會等事項。此外,其他預定討論的事項尚包括:發展出協助締約國不要產生與排放如呋喃及戴奧辛等POPs的準則,以及訂定最佳可行技術與最佳環境作業的準則。
目前斯德哥爾摩公約已列管12種化學物質,國內早已嚴格管制或禁用,其中滅蟻樂(Mirex)係由農藥管理法管理,尚未核准登記使用;呋喃及戴奧辛因屬工業製程或焚燒副產物,已由相關污染防制法管制;其餘滴滴涕(DDT)等8種有機氯農藥及包括多氯聯苯在內共9種化學物質,亦已於1988至2001年間分別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公告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並已全面禁用。
環保署表示,我國將與國際同步禁用及管制公約列管污染物的生產及使用,並持續進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及全國環境流布調查,蒐集相關資訊,審慎評估新增列管物質之國內管制工作,以防患該類物質透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