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把近三年東北季風期間(10月至隔年4月),依境外污染物長程傳輸的懸浮微粒(PM10)或二氧化硫(SO2)濃度,分成四個不同類型:
(1)背景型:低懸浮微粒及污染物濃度,代表乾淨背景空氣。
(2)浮塵型:PM10濃度高於150 mg/m3但SO2濃度低於8 ppb,代表境外污染傳輸以浮塵為主。
(3)污染型:PM10濃度低於150 mg/m3但SO2濃度高於8 ppb,代表境外污染傳輸以工業污染為主。
(4)綜合型:PM10濃度高於150 mg/m3且SO2濃度高於8 ppb,代表境外污染傳輸含有浮塵及工業污染物。
環保署統計近三年東北季風影響時段各有30、30及32次,其中背景型發生次數比例逐年降低,自94年63 %降至96年50 %,顯示乾淨背景空氣出現比例下降;綜合型則從7 %增加至35 %;高懸浮微粒濃度對我國的影響次數比例(綜合型加浮塵型)從10 %增加至41 %;工業污染影響(綜合型加污染型)則由33 %上升至44 %,顯示境外空氣污染對我國空氣品質的影響正在增加中。
環保署指出近年來環境污染物跨境傳輸的問題日益嚴重,例如東亞沙塵或東南亞生質燃燒等。我國處於這些空氣污染物的傳輸路徑上,受到的影響也最直接,對於污染物的傳輸現象監測相當重要。本署自95年開始參與美國環保署、美國太空總署及美國海洋大氣總署等國際監測合作,於鹿林山設置國際級空氣品質背景測站,進行各項污染物的跨區域傳輸觀測,將有助於瞭解這些污染物的傳輸特性及對我國空氣品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