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地球增溫防制溫室效應之京都議定書,終於跨過55國及55%排放量的門檻於今年2月16日生效,此環境公約實質上是全面帶動一國的能源結構、產業政策、能源節約之調整。環保署南區環境督察大隊表示我國雖非京都議定書締約國,但基於地球村一員及產業國際競爭形象,如何推動二氧化碳等六種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是非常急迫,但能源結構、產業政策之調整是須長期規劃的工作,目前即時因應的措施當屬管制重點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物。
環保署南區環境督察大隊表示石化、鋼鐵、水泥、紡織及造紙等五大傳統產業,是國內產值上兆的產業,但高耗能高污染特性卻也成為國內製造二氧化碳的大戶,其中石化產業排放量佔台灣整體產業的25%,台灣南部仁大、林園工業區是該產業之密集地區,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及揮發性有機物。又自去年以來全球鋼料需求大增,鋼鐵產能有提升情形,南部素來為國內鋼鐵生產重鎮,臨海工業區內除了中鋼公司為一貫作業的鋼鐵廠外,尚有多家中小型鋼鐵週邊產業林立,其作業過程產生的污染亦不容小覷,業者因產能增加或輕忽污染防制的工作,結果可能會帶給環境更大的負荷。
為此,該大隊表示今年將鎖定鋼鐵、石化、水泥、廢棄物焚化爐及營建工地作為重點稽查對象,內容有排放煙道檢測、道路揚塵的管制及設備元件的偵漏抽測,希望能有效管制污染,提升空氣品質,提供民眾舒適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