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推動垃圾定時定點收運 提升收運安全及服務品質

:::
環境衛生管理
114-02-20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

為提升垃圾收運時清潔隊員和民眾的安全,並額外提供民眾一般沿線垃圾收運以外的服務,環管署積極推動「定時定點垃圾收運」政策,自110年起試辦,支應新臺幣1,767萬8,200元補助20個地方政府辦理97條定時定點垃圾收運試辦路線,113年度支應599萬6,680元,補助11個地方政府辦理48條試辦路線,較112年40條,增加了8條。累計現行全國有4,021條垃圾收運線,定時定點810條。

定時定點為多元垃圾清運服務之一,其延長固定收運點停留時間,有效減少民眾追趕垃圾車的情況,提升了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率;清潔隊員可坐在車內,避免站立於後車斗上,提高工作安全性,減少站立車尾及頻繁上下車的情形;同時減少車輛運行及燃料消耗,以及增加清潔隊員及民眾的友善互動。

定時定點推動至今,路線超過50條的有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占整體清運路線超過20%以上者有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嘉義縣、澎湖縣及連江縣等縣市。113年基隆市定點專區試辦路線路最多、次之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等縣市。

環管署表示,目前大多數地方環保機關以沿街收運垃圾為主,沿線收運的優點是清運效率高,民眾需配合垃圾車時間倒垃圾,增加鄰居間的互相交流;若遇天氣不佳、交通壅塞或是連假後垃圾爆量等情形,影響垃圾車抵達時間。另外,沿街收運因清運點數量多且間距短,清潔隊員多以站立於車後踏板或後車廂內進行作業,需有防墜落設施。

為增進各地方環保機關垃圾收運實務運作經驗之交流,鼓勵地方政府在既有收運垃圾的路線下,持續實施垃圾定時定點收運。環管署114年2月20日辦理垃圾定時定點與專區收運試辦檢討會,邀請各地方政府環保機關分享及參與,以提供地方環保機關未來規劃推動之參考。

環管署表示,推動垃圾定時定點收運,除了可減少垃圾車頻繁間歇性行駛,降低碳排放之外,也可進行垃圾分流,避免過度集中於特定收運點或清運路線,提供民眾有別於傳統「人等車」倒垃圾方式,改成「車等人」,省時又便利;同時兼顧民眾及清潔隊員的安全並提升工作效率,共創雙贏。

清潔隊員收運垃圾時有充分時間,民眾丟垃圾不追趕,因而提升垃圾收運品質;另外籲請民眾確實配合垃圾分類回收排出之規定,請勿將鋰電池、行動電源及高壓氣瓶(如卡式爐瓦斯罐)等物品混入垃圾中,應分類後妥善交付給資源回收車,讓清潔隊員都能工作平安,並且落實垃圾分類源頭減量,減少廢棄垃圾的產生,共同維護環境的整潔。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