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今(26)日舉辦「114年環境科技論壇暨成果發表會」,公開113年度多項重點科研成果,包括含氟廢棄物再製純化技術、碳市場制度藍圖建構、淨零綠生活推廣與環境健康風險控管等,展現臺灣在邁向淨零目標過程中,以政策與科技雙軌並進的積極作為與創新能量。
本次論壇匯聚國內外環保專家與研究機構,圍繞「科技×政策」主軸進行交流與對話,打造推動綠色轉型的重要平臺。環境部施文真次長於開場致詞指出:「科技創新是驅動淨零排放的核心引擎,而良好的政策設計則是推動技術發展與擴散的關鍵推手。其中,碳定價制度正是促進低碳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論壇中特別邀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趙家緯總監與林雨璇研究員共同進行專題演講,深入探討碳定價制度設計核心與實務應用,協助民眾理解如何透過制度引導,促進淨零科技與產業發展。
本次成果展示聚焦多項亮點計畫,包括:
1.再生資源創新應用:透過資源循環減碳技術,成功將具污染風險的含氟廢棄物純化為高價值關鍵原物料,達成自主化、無害化與源頭減量目標。
2.碳市場制度建構:對應《巴黎協定》第六條,規劃碳市場制度藍圖,並整合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非法冷媒銷毀等措施,強化政策一致性與產業競爭力。
3.綠生活技術推廣:建置「綠生活行為經濟模型」,由上而下系統性分析消費行為的碳排影響;建構適用我國「生活碳足跡計算器」提供民眾計算個人生活行為的碳排;成立淨零綠生活大聯盟,建置綠生活產業或服務供需解方媒合平台;建構綠生活示範場域,推廣電致變色貼膜以節省建築空調用電需求;以提升全民的參與度,形塑淨零永續綠生活。
4.環境健康風險控管:建構SAS系統協助尋找替代品、提升抗藥性害蟲防治技術與即時水質監測能力,並提出法規優化建議,守護民眾健康與用水安全。
環境部表示,將持續強化跨部門協作,推動研發成果落地應用,促使淨零轉型深入產業、政策與生活層面,讓永續發展不僅是國家戰略,更成為全民可參與、可實踐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