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今(6)日在行政院第3556次院會報告「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該6年計畫(106年至111年)中央地方共預計將投入新臺幣(下同)153億元,林全院長對於該計畫發揮廢棄物能資源化特性,逐步邁向循環經濟時代,表示極大肯定,並責成環保署應加速執行,縮短期程積極推動。
林全院長表示,在國內面臨能源開發不易、環保意識提升、經濟結構轉型等議題上,該計畫運用相關新能資源技術及設施,希望結合國內相關產業,扶植技術升級,未來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期能有效延伸政策效益,有其具體意義。
李應元署長表示,垃圾處理發展都有其歷史背景與需求,以垃圾焚化為例,從西元(下同)1970年代垃圾減量、1980年代加強污染防制、1990年代發展電力、2000年代加強能源回收,至2010年代全面提高廢棄物轉換能源效率與灰渣減量再利用。垃圾處理目前國外已逐步邁向能資源化技術,也就是將垃圾在熱處理或生物處理等能資源化新技術下提升能源最大效益。因此,該計畫將運用90億元經費進行焚化處理設施整備升級,並將國外實作經驗結合國內研發技術,以宏觀前瞻視野擘劃新世代垃圾處理願景。另投入37億元推動新穎技術包括如機械與生物處理 (Mechanical Biological Treatment, MBT)、氣化、脫水與高效堆肥(分散式)、厭氧消化(集中式)等,將可大幅提升廢棄物能資源化效益,並逐步邁向循環經濟時代。此多元能資源化技術,勢必翻轉過去垃圾焚化或掩埋舊思維。
環保署呼籲,垃圾是被錯置的資源,資源與垃圾選擇,將考驗民眾與政府是否一起努力付諸行動,民眾積極執行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政府興設廢棄物多元在地能資源化處理設施,資源循環經濟不再是口號,而是全體民眾一起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