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閱聽大眾及全體國民有權知道「媒體的操作」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

:::
其他
102-11-2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室]

這兩天蘋果日報報導環保署長沈世宏在近日一次公開報告中說到「部分藝文環團是政治外圍團體」的新聞事件中,對讀者投書處理的表現,有必要在此公諸大眾,讓全國民眾知道媒體操作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及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及民意支持度。

2013年11月22日蘋果日報刊出兩篇讀者投書,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董建宏先生的投書「沈世宏是誰的外圍團體」,及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詹順貴律師宏先生的投書「黨同伐異的環保署長」。環保署沈署長即予回應「究竟是誰『黨同伐異』?」一文,並請蘋果日報來函照登澄清事實,以免誤導大眾。但是蘋果日報的答覆是,明天版面已滿,沒有辦法上。星期天沒有論壇版面,請他們改星期一,卻沒有回應。但他們願意登他們的網路論壇,且已登出(網址:如上)。

蘋果日報願意在網路版登出政府的澄清回應稿,在此事件中已經是較過去進步了。但是在每日發行量達380,266份(10月份平均)的大眾媒體蘋果日報,刊登讀者對政府或公僕負面且有與事實不符的批評,卻只同意在小眾媒體的蘋果網站上刊登政府澄清稿(至截稿時的閱讀者1933人),讓大部分閱聽大眾繼續留著負面與錯誤事實的印象。這樣的操作,也是多數媒體這幾年的操作方式,其實是讓全國民眾不斷地累積對政府負面的印象,才真正是詹順貴律師在他投書中所說「勢必再度拉低馬政府的民間信任度與支持度」的重要原因,而不是沈署長的發言或許多政府其他發言造成的。

幾年前,一位資深媒體人就告訴沈署長:「當今媒體的有兩大特色,一是對於媒體,『天下大亂,形勢大好』,二是媒體在『營造一個政黨輪替的大環境』」,這與反對黨的需要,正好一致。因此對於政府做負面的報導一定比正面報導或澄清受到媒體喜愛更多,這的確讓公僕難為。

這種操作鞭策政府及執政黨,讓少數及弱勢者不被忽視而獲得兼顧,結果對於民眾未必不是好的。但是如果因此扭曲事實,跨大負面,對大多數人是好的政府或好的施政,卻被扭曲成壞的政府或壞的政策,就不是國家與人民之福。因此媒體的平衡報導,給予政府平等的澄清機會極為重要。類似「大街打人 小巷道歉」的操作最好避免。

在開放的自由民主社會,政府雖然握有公權力及資源,不宜也無能掌握媒體及控制與論。當今政府或可運用網路及印刷等小眾媒體傳播正確訊息,但在媒體自主及反對黨制衡下,對於大眾媒體報導議題及內容的影響,政府及執政黨已是弱勢團體。如果媒體不給政府平衡及平等的澄清報導的機會,對於閱聽大眾及全體國民是不公平且不符正義的。閱聽大眾及全體國民有權知道「媒體的操作」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

最後在此為蘋果日報讀者,拜託蘋果日報再給閱聽大眾一個知道事實的機會,下星期一能夠刊登沈署長的澄清稿「究竟是誰『黨同伐異』?」一文。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