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今(23)日於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推出「抗高溫調適行動展」南部壓軸場,集結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科研與產業夥伴,共同展示高溫調適最新作為與生活化解方。展覽以「看懂高溫、學會降溫、一起行動」為主軸,透過情境展示、互動體驗與在地案例,協助民眾在酷熱環境中保護健康、提升日常安全與韌性。
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表示,抗高溫需要跨部會跨領域合作,環境部成立「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並辦理「抗高溫行動展」,讓科學研究、政策與產業解方共同支撐氣候調適。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李秀鳳館長、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洪景山副署長、成功大學林子平教授與高雄市政府郭添貴秘書長等來賓也一致認為,高溫風險需要科學與跨域合作,除強化監測量能與完善跨部門預警通報,也需要結合科學與資料工具,才能有效提升臺灣社會的整體氣候調適力,互動策展將可轉化為易懂可學習實踐的氣候調適行動。
本次展覽聚焦3大重點,包括示範「抗高溫涼適地圖(CoolMap)」查詢與應用,協助民眾依需求規劃避暑動線,做到「先避熱、再行動」;以及以互動闖關、DIY與情境劇場傳授辨識熱危害、補水降溫、關懷弱勢與職場防護等技巧,讓親子在遊戲中學會自保;並在「產業解方走廊」展示企業推出的降溫材料與技術,提供住商、校園與工地的實際應用方案。
此外,本次行動展也與國科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團隊協同推出的「氣候任性.臺灣韌性—高溫篇」特展同步展出,透過科學推估資料、互動體驗與情境模擬,呈現未來高溫挑戰與在地調適策略,讓民眾在參觀的同時,能同時體驗科學知識與日常調適行動的結合。
今日適逢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象徵炎熱漸退,但實際上極端高溫仍頻繁發生。中央氣象署上午預報,屏東縣三地門、臺北市內湖及新北市三峽等地一度達到高溫紅色警示,有連續出現38度極端高溫的可能;最終觀測結果為橙色燈號。臺北市、新北市政府已依熱浪預警機制即時啟動因應措施。環境部仍提醒民眾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若必須外出請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並留意熱傷害;長者、兒童、慢性病患、肥胖及服藥族群更要特別小心。
本次展覽計有34家產業及15個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單位共同參與,不僅展現民間創新降溫技術與應用案例,也呈現跨部會推動高溫預警、勞工防護、健康關懷與都市降溫等成果,讓民眾能同時體驗政府政策、科研成果與產業解方的整合力量。明(24)日週日為高雄場最後一天,展覽期間每日10:00至16:30舉行,請民眾把握機會踴躍參與,一起邊玩邊學,共同提升臺灣全社會調適行動能力與氣候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