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環境部邁向廢水磷循環新里程碑

:::
水質保護
114-11-05 [環境部水質保護司]

環境部於114年11月5日辦理「廢水磷資源化技術應用論壇」,透過本次論壇邀請學研單位、機關及事業,針對高濃度磷廢水資源化技術進行交流,希望除能符合法規標準外,更能藉由這次廢水管制契機,使國內廢水磷處理及回收產業能進一步提升,使有價磷資源能再循環,兼顧維護水質及循環經濟,開啟邁向廢水磷循環的新里程碑。

環境部葉次長俊宏於致詞時表示,半導體業、光電業及科學園區等分3階段實施放流水總磷的管制,分別為116年100mg/L、118年50mg/L及120年25mg/L,考量磷是水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營養物質,當過量的磷進入水體,會導致藻類過度繁殖,影響水生生物,加上全球磷礦逐漸枯竭,磷被視為重要化工原料與戰略物資,若含磷廢水未經適當處理,排入地面水體除可能影響水體品質,亦造成磷資源浪費,確實有磷資源化處理技術研發及落地需要。

環境部進一步說明,該部因應放流水標準於113年12月18日修正,受管制事業應分階段管制總磷排放。但目前廢水中磷處理仍以混凝沉澱為主,為解決業者磷資源化處理需求,環境部已以水污基金補助技術研發,補助研發之流體化床結晶技術及薄膜分離濃縮技術與MVR低耗能濃縮技術,已有一定成果。以生產2,000CMD的面板業鋁蝕刻磷酸廢水為例,導入廢水低耗能RO薄膜及濃縮等創新研發技術後,預計相較傳統的化學沉澱法每噸處理成本至少減少20元以上,每年約節省1,460萬元以上,約節省30%費用,依研究成果,具落地應用可行性。

環境部表示,為推動廢水綠色轉型,不再將廢水視為排放無用之水,而是將廢水中所含有價物質加以資源化處理並再利用,透過法規推動形塑減量回收環境、利用經濟誘因策略加速技術落地等策略併行,並提升國內綠領人才成長,期待引導事業廢水綠色轉型,共同實現淨零減碳與資源循環的永續目標。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