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環境部強化瀝青拌合業自主管理空污異味 共創宜居環境

:::
環境污染督察及環保犯罪查緝
114-07-21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為積極應對瀝青拌合業產生的空污與異味問題,於今(21)日聯合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特舉辦「瀝青拌合業固定污染源防制技術、管制策略暨自主管理法規研討會」,邀請台灣區瀝青工業同業公會及多家瀝青拌合業者與各縣市環保局人員共同參與,期擴散汐止瀝青廠的空污異味防制經驗,強化精進瀝青拌合業者的自主管理能力,以有效控制空污異味,提升民眾的生活環境品質。

環境管理署關心民眾對於瀝青異味的疑慮與不滿,成立「汐止區瀝青廠督察專案」,透過與地方環保局的合作,執行多次聯合稽查,並運用空氣感測器數據及AI影像判煙等科技工具,監控瀝青廠空污排放情形。依據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公害污染陳情案件管理系統統計,新北市汐止區民眾陳情瀝青廠異味件數從111年的68件,下降至112年的42件,並於113年大幅下降至13件。臺北市南港區的陳情案件也從111年的7件,減少到112年的1件,並在113年達到零陳情(詳附圖)。這些數據不僅顯示出專案的成功,也為區域環境治理提供寶貴的參考經驗。

環境管理署高度重視瀝青拌合業異味問題,並積極辦理督察與輔導行動,並特別辦理本次研討會,將汐止瀝青拌合廠異味控制顯著進展,做為案例分享,並將其改善模式與技術推廣至其他地區瀝青廠,達到「點」的突破,進而提升到「面」的整體成效。該署鼓勵業者主動投入資源,自主檢查與改善,以符合法規要求,更提升企業形象,贏得民眾認同。

研討會中,工業技術研究院針對瀝青拌合業易產生的空污異味製程,就製程優化、設備升級及操作管理等污染防制技術加以介紹,例如,新料與瀝青回收料廢氣分流、回收料程廢氣以燃燒氧化方式脫臭處理、堆置區四周應以防塵網或阻隔牆圍封,圍封總高度達設計或實際堆置高度1.25倍以上等。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分享訂定「瀝青拌合程序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指引」,加強許可審查管制以及針對汐止瀝青廠空污管制的成果,例如,要求業者防制設備操作紀錄採自動監測記錄並與主管機關完成即時連線監控等。大氣環境司就「固定污染源逸散性粒狀污染物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進行法規宣導,其中部分條文「易致粒狀污染物逸散之製程、操作或裝卸作業,採行設置局部集氣系統,其集氣效率應達百分之六十以上,並收集至污染防制設備將於115年7月6日開始施行,有助於業者提前了解並提升法規符合度,以減少缺失並降低污染排放。

本次研討會是環境管理署將成功經驗擴散至全國的重要一步。會議邀請設有瀝青拌合業的16個縣市環保局及北、中、南區環境管理中心出席參加,這場跨區域的交流,有助於中央與地方環保機關互相交流經驗,共同提升對瀝青拌合業空污異味的管制成效。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將持續關注空污異味污染問題,透過政策法規宣導、技術輔導與中央地方協力合作,持續逐步實現全面改善空氣品質的目標,為民眾打造更美好的環境。

附加檔案:
  1. 統計圖表.PNG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