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國內外環境事故應變經驗交流,強化毒化災與新興能源事故防救能量,環境部今(29)日至31日於工研院中興院區舉辦「2025年韌性臺灣—環境事故災害防救韌性科技國際交流論壇」,由蔡孟裕署長主持,並表揚績優運作管理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業者及聯防組織等單位,吸引產官學研界及國際專家逾500人參與,展現我國防救災科技與國際合作成果。
本次論壇延續往年毒化災應變案例分享外,更擴大辦理國際專題交流,邀請美國UL Solutions、EMD Electronics、日本KHK危險物保安技術協會及日本海上災害防止中心專家,分享鋰電池、特種氣體、液氨與液氫事故應變及電動車火災案例;國內則由聯合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及工研院專家探討儲能設施與液氨事故應變經驗,深化實務技術互動,並由台積電、奇美公司分享化學物質自主管理實務,提供業界最新實務運作及應變整備參考。論壇現場設有「科技防救災主題展區」,展示AI大數據、延展實境(XR)訓練模組、機器犬、偵檢機器人及智慧感測器等創新應用,呈現如何透過科技輔助提升事故應變效率、降低災害風險。
蔡孟裕署長表示,面對多元化環境事故風險,政府正推動「盤、管、查、練」等跨部會精進作為,期盼透過本次國際論壇促進跨國經驗交流,共同打造更具韌性的環境安全防護網。此外,強調毒化災及新興能源事故防救須仰賴跨域整合與群策群力,未來將持續引進國際經驗與新興科技,精進應變體系,守護國人健康與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