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蟑螂別跑--環署教您居家除蟑新妙方

:::
其他
94-03-2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管處 ]

  春暖花開,氣溫回暖,正是居家環境病媒開始為害的旺節,尤其以蟑螂為甚。蟑螂是居家環境中常見又討厭的衛生害蟲,牠們經常取食腐敗食物或殘餘,又常出沒於髒亂不潔的場所,直接影響居家環境品質外,最惱的是凡「它」走過必留下特殊的臭味,讓人一天的情緒down到谷底。環保署提醒民眾,防治蟑螂除了做好環境管理,及使用傳統環境用藥如殺蟑餌劑、噴霧殺蟲劑外,還可搭配使用新一代產品—除蟑凝膠餌劑,可提高防治成效,維護居家環境品質,讓您遠離臭味的痛苦。

  環保署表示,除蟑凝膠餌劑是配合蟑螂生活習性(群聚性)及取食習慣而設計的新產品,當蟑螂取食除蟑凝膠餌劑而回到棲息場所時,利用蟑螂的食糞性(含未消化的藥劑)及取食同類屍體的食性,可引起其他蟑螂的二次中毒而導致連鎖殺蟑的效果,可提高蟑螂防治成效。環保署表示,除蟑凝膠餌劑在民國88年即有業者引進國內,但過去因價格高並不普遍,目前已逐漸成為居家防治的新趨勢。如搭配加強居家環境整頓,使蟑螂沒有食物來源,如妥善收藏食物,包紮垃圾、廚餘置入密封垃圾筒。如此可增加蟑螂的凝膠餌劑取食率,提高防治成效,維護居家環境品質。

  環保署說,蟑螂性喜溫暖潮濕,具群聚性、夜行性及趨觸性(接觸物品活動,如沿牆、櫥櫃之空隙裂縫的特性)。牠們夜出覓食,白天則藏匿於各處之縫隙中。因具有趨觸性,故當其棲息時,多隱身於牆、櫥櫃、抽屜、傢俱之空隙裂縫內。蟑螂在取食過程經常因其糞粒、排泄物、臭腺分泌物及取食回流液等除污染食品、廚具、衣物或其他用品,影響環境衛生甚巨外,「它」獨特的味道更令人不舒服。另蟑螂為過敏原(allergen)攜帶者,對體質敏感的人而言,吸入或攝入帶有過敏原的蟑螂屍體碎片時,會產生過敏反應;又蟑螂身體常攜帶病原菌,間接影響人類健康,因此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害蟲,值得大家注意去防範。

  環保署強調,防治蟑螂有「三不」,即「不給住、不給吃、不給水」。因此蟑螂的防治首重環境衛生,應隨時保持室內清潔,讓它無棲息地。所有的食物應妥為收藏,垃圾、廚餘要妥善處理,垃圾桶加蓋,使蟑螂沒有取食,「吃」的機會。廚房流理台要保持清潔、避免積水,抹布、毛巾用後要洗淨晾乾,保持室內的乾燥,以減少蟑螂生存繁殖必要水分的條件。此外可加強環境整頓,住家內外避免堆積舊報紙、紙箱雜物;牆壁、地板、傢俱的縫隙,可用矽膠乾燥劑填補,以減少蟑螂藏匿場所。

  保署表示,民眾可至環保署網站「環境用藥許可證網路查詢系統」(網址:http://ww2.epa.gov.tw/posn/),查詢合法登記之環境衛生用藥除蟑凝膠餌劑,使用前詳閱讀其標示說明,正確安全使用。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