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謝長廷噗浪言論恐誤導民眾,環保署澄清說明

:::
環境影響評估
98-08-2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 ]

自由時報98年8月21日刊載有關謝長廷噗浪:「越域引水究責,馬找替死鬼」乙文,有捏造事實誤導民眾之嫌,應請謝先生澄清。以避免不實內容誤導民眾。謝於噗浪中表示:「馬上台後把環評通過的壩點變更為四百公尺外新地點,環評未通過就施工,三月間環保團體向馬請求停工,沒有結果。現在他要追究責任,抓替死鬼。」

環保署表示,事實上環評未通過就施工被發現,是水利署於環保署環評審查時的相關說明內容,經今年6月24日環評大會決議,請環保署督察總隊7月1日前往監督查核,證實確實違規,要求其停工並裁罰150萬元。關於今年三月環保團體向馬陳情,未有結果之說法,環保署清查陳情資料及「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變更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審查期間,並無任何環保團體以書面或於審查會議中向環保署表達停工的請求,且經向總統府及水利署求證,均未發現有三月間環保團體請求停工的情事。謝先生需要公開說明其消息來源,否則即有構陷他人之嫌。

另外,謝先生澄清時,請其針對下面故事一併澄清或更正:

一、背景

謝長廷在三月七日在總統候選人公辦政見發表會中說,馬前市長將北市實際用戶接管普及率56%,說成83%,是「說謊」、「膨風政績」、「根本是鬧了一個笑話」。而他接任高雄市長任內,用戶接管普及率只有6%,離開時提升到45%,每年增加5%。然後說陳水扁交給馬市長時用戶接管普及率是41%,8 年增加到56%,只增加了15%,每年接管率的增加很低;並且說台北市沒有污水截流,所以沒有效率。因此說明了高雄市接管率在其任內進步比台北更快,更有執行力、更有效率。

二、問題

北市用戶接管普及率83%,是依據營建署全國統一的計算方法,以每戶人口數4人計算出的總戶數(戶數較少)作為分母,除以實際接管戶數,得到數值較高的「用戶接管普及率」;56%則是依據實際門牌戶數(戶數較多)作為分母,除以實際接管戶數,得到數值較低的「門牌戶數接管普及率」。北市衛工處公佈營建署方法計算得到的用戶接管普及率為83%時,同時公佈門牌戶數接管普及率為56%。在馬前市長的近著「沉默的魄力」一書中第68 頁也同時提到這兩組數值,並無「說謊」或「膨風政績」的意圖。

謝長廷在政見發表會中說,他離開時高雄市用戶接管普及率達到45%。其實,這45%也是依據營建署方法計算得到的數值,即用謝長廷自己批評所謂「說謊」、「政績膨風」、「根本是鬧了一個笑話」的方法計算得到的數值。謝長廷要求對手所不該用營建署的計算方法「膨風政績」,在政見發表會中自己卻繼續用其認為不該用的方法算出的高雄市「用戶接管普及率」45%做為政績,來跟用不同方法算出來的台北市「門牌戶數接管普及率」56%作比較,而其後續發言中的說明:「他接任高雄市長任內,用戶接管普及率只有6%,離開時提升到45%,每年增加5%。然後說陳水扁交給馬市長時用戶接管普及率是41%」,所用數值全部都是用營建署方法計算得到的「膨風政績」數值。謝長廷在政見發表會中有「用心說謊」、「故意誤導民眾」的重大嫌疑:「說謊」、「膨風政績」、「根本是鬧了一個笑話」的,其實是謝長廷。這事有必要公諸於大眾,讓全國人知道。

三、事實

如依據內政部營建署網站登載96 年底統計資料的人口數及戶數,計算實際用戶接管普及率,結果如下:

1.臺北市96 年底總人口數為2,629,269 人,戶數為947,745 戶(平均2.77 人/戶),陳水扁任內,至87 年底北市污水下水道接管用戶的總戶數27.3 萬戶,96 年底馬前市長離職時北市污水下水道接管用戶數約55.26 萬戶,全市實際用戶接管普及率自87 年底至96 年底,由28.8%增加至約58.3%(此數字接近北市衛工處公佈的「門牌戶數接管普及率」56%),每年增加接管率約3.70%。如以營建署全國統一的計算方法,即以4 人一戶計算的用戶接管普及率,在96 年底為83.7%。

2.高雄市96 年底總人口數為1,520,555 人,戶數為560,921 戶,(平均2.71 人/戶),

謝長廷接任市長時,由87 年底污水下水道接管用戶數2.4 萬戶,到96 年底高雄市污水下水道接管用戶數約19 萬戶(高雄市下水道工程處網站資料),故全市實際用戶接管普及率自87 年底至96 年底,由4.28%增加至約33.87%(此數字接近高雄市的「門牌戶數接管普及率」),每年增加接管率約3.70%(與北市相同),而非謝長廷所說的5%。另以營建署全國統一的方法,即以4 人一戶計算的用戶接管普及率,在96 年底為50.0%。

3.謝長廷說台北市沒有污水截流,所以沒有效率。事實上大台北地區進入八里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每天約90 萬公噸污水,絕大部分是大台北地區操作中的17 座(北市有6 座)截流站截流的污水。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