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30)自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Belém)舉行,環境部COP30戰情中心同步啟動,11日並進行連線討論交流,即時掌握資訊與進展。
環境部表示,COP 30於10日開幕,上週在正式會議開始前先舉行「世界氣候行動領袖峰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在開幕演說中指出,必須正視全球升溫1.5°C控溫目標短期「越頂」(overshoot)的現實,並呼籲COP30成為未來十年「加速與落實」的起點。峰會閉幕時,有43個國家與歐盟領袖共同簽署《貝倫宣言:消除飢餓、貧困與以人為本的氣候行動》,承諾強化以人為中心的調適行動。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臉書發文感謝友邦為我國執言,以具體行動支持臺灣參與國際氣候治理。在11月10日開幕式中,氣候公約執行秘書Simon Stiell表示,《巴黎協定》已帶來「真實進展」,呼籲各方持續提升氣候行動企圖心。巴西總統魯拉指出,落實已承諾的氣候責任、強化全球治理架構,並讓人民成為氣候決策核心,是COP30談判與行動的三大支柱。
彭部長11日主持戰情中心連線會議,與工業技術研究院連振安資深工程師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劉哲良主任就觀察COP會議開幕觀察分享,兩人表示,各國已體認到,須將氣候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務實減碳,整合各界共同合作,共同推動綠色成長與淨零轉型。另本次COP30 會議旨在強化氣候資金承諾,提出「巴庫到貝倫路徑圖」,要求將每年氣候資金提高至 $1.3 兆美元,並透過「合規碳市場開放聯盟」等機制推動全球碳市場成熟,促進資金流動。
彭部長表示,日前聯合國秘書處公布國家自定貢獻(NDC)綜合報告顯示,依照各國提出NDC 計算,整體而言,到2035年全球排放量將下降約10% 。我國比照氣候公約提出NDC3.0,2035年比基準年減少38±2%,內容具體並展現出高度企圖心與候行動成果,在COP 期間與各國說明交流。彭部長表示,往年這段期間會有民間組織公布氣候評比,但因其評比方法有爭議,不具代表性。我們將以過去一年多台灣在氣候治理與實質減碳努力的顯著進展,強化讓國際社會認同,台灣在減碳的綠色供應鏈,是全球不可或缺的夥伴。
環境部表示,台灣與巴西貝倫時差11小時,戰情中心會整理前一日會議重點,並視議題於下午6點與當地與會者進行連線。「COP30會議觀察重點」,視訊連線影片都將置於氣候變遷署官網「參與國際氣候行動」的「環境部COP30戰情中心」網站(網址:https://gov.tw/dQK),歡迎各界參考。今年各部會、民間團體代表、圓夢計畫青年等已陸續抵達貝倫,預計於藍區辦理15場活動、綠區16場活動,後續戰情中心也將陸續跟各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