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Asia Pacific Circular Economy Roundtable & Hotspot 2025)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臺北松菸登場。四大主辦方環境部、農業部、經濟部及循環台灣基金會在今(10/1)日舉行行前記者會,宣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循環經濟盛會首次踏上亞洲舞台。主辦單位表示,本次主辦權得來不易,由三大部會及循環台灣基金會共同努力爭取,結合52個公私部門合作推動,目標要讓臺灣成為亞洲循環經濟的重要樞紐。
本次論壇共規劃18場論壇、6大產業實地參訪與多場國際交流,聚焦「循環好主意、循環好治理、循環好生意」三大主軸,探討如何將創新構想轉化為商業模式,並落實至政策治理層面,完整展現臺灣循環經濟的實踐與願景。論壇亮點包括:
國際嘉賓齊聚:吸引逾400位國內外與會者,共計30國關切循環經濟領域學者、智庫、政府單位及商務工作者來台,其中國內外講者近100位,包含來自日本、亞太及歐美逾11國國際講者,將於政策論壇與專題演講中帶來國際視野,也凸顯臺灣能在國際循環經濟合作扮演關鍵地位。
多元產業全景:6大產業參訪涵蓋農食、紡織、高科技與電子、營建、塑膠與包裝、文化社區再生;分場論壇則深入討論能源與關鍵物料、政策治理、金融機制、企業轉型、消費文化等面向。
政策藍圖發表:論壇現場將發布《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路徑圖以「淨零×循環」雙軸驅動,鎖定2050長期目標,透過跨部會治理與產業創新藍圖,從法規修正到綠色設計,涵蓋塑膠、紡織、高科技與能源,勾勒出全方位行動方案。期盼透過論壇現場的路徑圖發布,與國際專家進行交流,並藉此實踐務實的政策研擬外,更展現臺灣成為「全球循環合作夥伴」的決心。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指出,臺灣多年來深耕循環經濟,這次論壇不僅是國際合作的新舞台,也象徵臺灣在亞太區的領導角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任秘書陳國軒表示,循環經濟是淨零轉型的重要動能,目前臺灣工業再利用率已超過80%,將持續推進關鍵原物料及再生能源設備的循環利用。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則指出,臺灣早已將循環農業納入淨零路徑,從牡蠣殼製成貓砂、鳳梨皮變飼料、植物葉片轉化為紡織纖維等案例,都展現跨域創新的高值化模式。「我們希望讓世界看見臺灣如何從一片葉子開始,讓農業成為沒有廢棄物的產業。」
主辦單位進一步指出,論壇亦將探討太陽能模組、風機葉片、電動車電池等退役設備的再利用挑戰,分享技術與政策經驗,推動綠色商機生態系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自2016年參與荷蘭循環經濟論壇以來,雙方建立長期合作,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Mr.Bas Pulles也表示,今年荷蘭館也將參與展出最新企業解決方案,深化台荷循環夥伴關係。
本次論壇是臺灣與國際並肩推動永續轉型的重要時刻,透過政策、產業與創新的對話,將讓世界看見「循環臺灣,連結亞太」的新能量。活動採購票報名制,目前已進入最後倒數,名額有限,歡迎各界把握最後機會參加。報名連結:https://reurl.cc/MzG6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