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具體落實《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精進學校周圍空污管理核心議題,回應社會各界對於兒少校園空氣品質的關切,環境部今(11)日召開「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記者會,推出校園空氣品質四層防護策略,以學校為核心「受體」,篩選對校園具較大影響潛勢的工業區,優先進行系統性的「工業區空污體檢」,運用科學儀器進行污染監測溯源、稽查、輔導改善與追蹤,從源頭降低對校園的影響,保障學校師生的健康。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表示,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清新、更安全的學習環境,偕同教育部、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地方政府,結合各界力量,從外到內,層層把關,全面防護孩子們的健康。
第一層防護、工業區空污體檢:採用「空氣污染排放量」、「鄰近學校數量」及「工廠違規狀況」等3項指標,本年優先針對「重點關注」工業區22處,啟動空污體檢。
第二層防護、周邊道路劃設空維區:環境部與教育部及地方政府合作,於校園周邊道路劃設「空氣品質維護區」,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守護學童健康。
第三層防護、污染通報及陳情追蹤: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建構「校園通報」警示列管追蹤機制,確保校園污染案件能立即反映即刻處理。
第四層防護、強化校園空品管理:教育部與環境部持續輔導學校強化校園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為學童打造健康的學習環境。
關注兒少權利的林月琴立法委員蒞臨現場肯認環境部以保護兒少角度思考空污治理,也提醒訂定適用兒少標準及加速推動兒少參與氣候和空污治理議題;中央大學王家麟教授分享透過初階與高階空氣污染監測分析儀器搭配應用,可有效掌握污染來源。台灣大學席行正教授支持環境部推動保護兒少建構校園空品防護網行動。
環境部強調,為落實兒少健康權,透過橫向整合跨部會量能、縱向聯合地方強化治理,從污染源頭的科學體檢,到交通源的管制、陳情機制的優化,再到校園內部的自主管理,層層把關,中央地方攜手合作,希望能為下一代建構一個更清新、更安全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