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 今日松菸盛大開幕 《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首度公開 四主辦攜手推動淨零轉型

:::
資源循環
114-10-22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

「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Asia Pacific Circular Economy Roundtable & Hotspot 2025),今(22)日上午於臺北松菸文創園區盛大開幕。由環境部、經濟部、農業部及循環台灣基金會共同主辦,籌備歷時一年,凝聚部會、產業多方協力,現場吸引超過來自50國,超過500人的產官學研代表與會,展現臺灣推動循環經濟,並與國際合作的決心。

開幕現場以「資源與廢棄」及「自己的未來」為主題,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展開跨世代對談,循環經濟不僅是環境保護的議題,更是臺灣邁向2050淨零的重要戰略,需要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把循環從示範案例推進為具規模具影響力的具體行動,開幕式最後,全場以「循環手勢」示意行動承諾,為論壇揭開序幕。

論壇以循環三部曲(Circular Trilogy)好主意、好治理、好生意,貫穿兩場國際與談、六大產業及參訪路線、十項治理趨勢議題,近百位循環經濟領域專家講者齊聚,展現臺灣扮演亞太跨界循環合作的關鍵角色。而今年論壇亦因應國際參與者積極響應,新增「Asia Voices 亞洲之聲」分場,由亞洲新興市場代表發聲,為跨界循環合作注入多元視角與新動能。

上午首先登場的兩場重磅國際與談,以亞洲視角探討循環經濟的政策與治理轉型。首場國際與談「從廢棄物回收到系統轉型」,聚焦亞太各國如何從以廢棄物管理為主的思維,邁向涵蓋設計、製造、消費與再利用的系統轉型。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蒞臨演講,並首度公開《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說明臺灣將如何結合政策、產業與金融工具,從資源回收推進至循環經濟體系,更是我國首度整合政府相關部會政策方向與產業推動策略的整體藍圖,旨在建立能系統化落實循環經濟的行動架構,同場講者還包括東京大學村上進亮教授、國際循環經濟委員會董事Shalini BHALLA、廢棄物與資源利用行動計畫亞太區總監Stephanie DOWNES等國際循環經濟專家。

三位國際講者也從不同區域分享循環經濟轉型經驗。村上進亮教授指出,日本雖擁有完整的回收體系,卻過於重視後端管理,忽略源頭減量與消費者行為轉變的重要,他期待藉由論壇促進台日到國家間的實質合作。Shalini BHALLA則強調,循環不僅是回收,更要從「維修權」與消費模式改革出發,讓城市成為宜居且具生態韌性的核心;而Stephanie DOWNES 提到,亞太地區食物浪費與企業責任回收行動已有成果,並建議以具強制力的政策推動系統性改革,加速區域循環轉型。

第二場國際與談「從藍圖到行動」以「循環三部曲」為核心,從企業治理的內部轉型、國家治理的政策引導,到國際治理的規則對接,探討如何讓循環經濟從構想落地成為各國主流經濟模式。本場與談由前荷蘭在臺辦事處駐臺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主持,永光化學陳偉望總經理、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荷蘭循環熱點基金會執行長Freek VAN EIJK等與談分享,從政策整合、跨國治理到市場實踐提出建言,展現亞洲循環合作的多元經驗與共同行動潛力。

論壇期間首度採取「動態共創」形式發布《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邀請國內外專家現場提出建言及合作方向,路徑圖不僅是政策藍圖,更是透過蒐集各界意見、推動臺灣與亞太夥伴跨界協作的重要契機,本次論壇成果將凝聚成具體行動路徑,持續引領亞太區域循環治理及制度創新與合作。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